寻找罗伯特·博古基,那个故意消失的人

寻找罗伯特·博古基:那个“刻意失踪”的男人

1999年,一位美国人独自深入澳大利亚的沙漠腹地,引发了一场国际搜救行动。二十余年后,他重返故地,与当年那些试图将他从绝境中拯救出来的人们重聚。

两位男士正徜徉于一条沙漠小径。

他们来自截然不同的世界,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经历。

他们都深知,在这片澳大利亚中部广袤的荒野中,独自一人意味着什么。

他们都体会过酷热灼烤肌肤的痛苦,口渴扼住喉咙的绝望,以及野狗在夜色中此起彼伏的嚎叫。

这两人的人生——一位是当地的原住民长者,一位是富裕的美国人——在二十五年前,以一种离奇的方式交织在了一起。 1999年,美国人罗伯特·博古基(Robert Bogucki)执意独自闯入澳大利亚的大沙沙漠,不仅引发了澳大利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陆地搜救行动,更招致了公众的强烈批评。 截屏2025-07-07 22.02.19.jpg 博古基在沙漠中独自跋涉六周后奇迹般地获救。(图源:AAP: Robert Duncan)

他在荒野中独自生存六周的经历,堪称“沙漠奇迹”。

这个故事本身已足够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当年博古基为何要这样做,以及他在死神边缘究竟学到了些什么,这些疑问长久以来都未曾得到解答。直到现在。

事隔二十六载,罗伯特重返出发之地——西澳大利亚州偏远的北部地区。

他感慨道:“我从未想过自己还会回来。”

“此刻的心情难以言喻,但充满了期待。”

对于当年参与搜救的澳大利亚团队成员、尤尔帕里亚部落的长老梅里杜·瓦尔比迪(Merridoo Walbidi)而言,这同样是一个了结心愿的契机。

梅里杜回忆道:“这个美国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这里是险境,他本不该独自涉足这片沙漠。他根本无法预料自己会以何种速度走向死亡。”

罗伯特·博古基的经历曾登上国际头条,被誉为世上最令人称道的生存奇迹之一。

然而,当当年参与其中的关键人物首次在事发地重聚时,人们将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个故事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个人。

沙漠中的一场闹剧

一切的开端,是一辆破旧的蓝色自行车,被遗弃在一条偏僻的沙漠小径上。

一群游客偶然发现了它,并随即报告给了当地警方。

高级警长杰夫·富勒接到了报案。

“他们在那儿发现了一辆自行车,还有一些被褥、男士衣物和空水瓶,”他回忆道。

“我们立刻就感到了担忧——把自行车丢弃在那里,这个地点本身就十分诡异,因此我们立即展开了搜寻。”

警官们从布鲁姆向南行驶了400公里,前往收集证据,并拍摄下现场这令人费解的一幕。 截屏2025-07-07 22.03.29.jpg

1999年警方录像显示,一群游客在沙漠小径旁发现了一辆蓝色自行车。(摄影:西澳大利亚州警察部队)

这段耐人寻味的录像捕捉到,在阳光的映照下,自行车闪亮的金属车架熠熠生辉。一串脚印朝东延伸,远离自行车,径直没入了茫茫大沙沙漠。

这片区域是澳大利亚最险峻的地貌之一,面积广达数十万平方公里。

这里没有道路,没有加油站,更不见人影。放眼望去,只有无垠的沙海,潜藏着毒蛇、毒蜘蛛和蝎子。

一场艰苦卓绝的搜寻就此展开。搜救队伍驾车在沙漠中艰难跋涉,小心翼翼地追踪着沙地上那若隐若现的足迹。 警方招募了三名当地原住民追踪者,其中有年轻的Merridoo,由他们带领搜寻队伍。 截屏2025-07-07 22.02.33.jpg “我当时心想:‘这到底是什么疯子,竟然敢独自闯入沙漠?’”他回忆道。

“我们完全不知道要找的人是生是死。”

新晋记者 Ben Martin 也加入了此次行动,通过卫星电话向外界传递最新消息。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我们艰难跋涉,却对这位神秘男子的身份一无所知,”他说。

“每晚,我们都在璀璨的星空下安营扎寨,而每个清晨四点,搜寻便准时重新开始。”

搜救进入第三天,警方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在留在自行车旁的衣物中发现了一张酒店收据。

那个一直追踪的“幽灵”终于有了名字:罗伯特·博古基。

“这件事彻底改变了局面,”现已退休的资深警员富勒(Fuller)回忆道。

移民局证实,这位失踪的男子是一名八个月前抵达澳大利亚的阿拉斯加游客。

当警方在美国联系到罗伯特父母的女友时,他们得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博古基夫妇透露,他们收到了儿子两周前寄来的一张神秘明信片,上面写着他计划穿越大沙沙漠。 罗伯特是故意深入沙漠的。而事发日期也表明,他在沙漠中逗留的时间远超警方最初的估计。

“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情况,”高级警长富勒说道。

罗伯特的女友珍妮特在他出发前几天与他通过话。她向警方透露,他计划独自在沙漠中度过六周时间。

一个身体健康、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却故意闯入一个可能在几天内就致命的绝境。究竟是什么驱使他这样做?

这个问题让负责此案的年轻警官雷·布里格斯感到困惑不解。

“我处理过许多在野外失踪的案件,失踪者通常都渴望被找到,”他表示。

“罗伯特·博古基是个例外。他并非迷路,而是不想被搜寻到。这无疑增加了搜寻工作的难度。” 至此,梅里杜和其他原住民追踪者对搜救行动的走向以及他们可能发现的东西感到担忧。

他们熟悉这片土地,深信有邪灵在追踪那个美国人。

梅里杜解释道:“这就是邪灵玩弄他们游戏的方式——他们引诱你出去,然后就能把你 उठा 起来。”

“这非常危险……邪灵会过来抓住你,把你带走。”

追踪者们最终决定返家。

在接下来的10天里,随着西澳警方动用直升机、飞机和军用运输车在沙漠中搜寻失踪男子,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逐渐浮现。

生存专家们普遍认为罗伯特·博古基几乎肯定已经遇难,而旷日持久的搜救行动更是每日耗资巨大且危险重重。 1999年8月8日,罗伯特·博古基(Robert Bogucki)进入沙漠已满28天。此时,富勒高级警长面临着他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决定之一。

“没有人愿意为生命定价,”他回忆道。

“但我们的车辆损耗速度惊人,而且也没有新的目击报告了。我必须做出决定——我们必须停止搜救。”

罗伯特的女友珍妮特(Janet)飞抵布鲁姆,住在他家客房,协助搜救工作。警长含泪轻柔地向她传达了这个消息。

“我告诉她,罗伯特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无法继续搜救了。”

“她表示理解,给了我一个拥抱,仅此而已。”

在珍妮特启程返回前,她希望能为罗伯特举行一场有意义的告别。

她在脚踝上纹下了罗伯特的姓名首字母,随后前往沙漠进行了一次朝圣。她在沙地上留下了一瓶塔巴斯科辣椒酱——“如果他看到,他就会知道我来过这里”。 仪式性的行程结束后,本·马丁送珍妮特去机场。

“在我送她下车时,她凑过来,低声对我说了一句出乎意料的话:‘绿色贝雷帽要来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只会更加离奇。

美国搜救队抵达

就在当地搜救行动即将功亏一篑之际,罗伯特的父母聘请了一支美国搜救队前来搜寻儿子的遗体。

当地媒体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这支队伍降落在布鲁姆。第一特别响应小组(1SRG)是一支技术精湛的队伍,由一位绰号“加里森·圣克莱尔”的传奇人物领队。 截屏2025-07-07 22.04.27.jpg

美国第一特别响应小组抵达澳大利亚搜寻罗伯特·博古基。(ABC档案)这支队伍由一位叼着雪茄、身穿军装的美国人领导,被称为加里森·圣克莱尔。(ABC档案) “他就像个卡通人物——一个矮壮的家伙,穿着军用迷彩服,嘴里叼着雪茄,言谈间尽是军事术语,”本·马丁回忆道。

警官雷·布里格斯一时难以评价这些颇为傲慢的美国人。

“有一次,我称之为‘星条旗时刻’,”他回忆道。“我当时对他说:‘加里森,你在这里可得小心点。’”

“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他当时说的话:‘雷,听我说。我的军旅生涯始于越南战争,结束于沙漠风暴,在这期间,我从未在战斗中失去过一名士兵。我绝不会在这片大沙沙漠里失去一个人。’”

“我当时心想,这哥们是在开玩笑吧?”

这支队伍还带来了三只专业的搜救犬,它们被快速办理了海关手续,并配上了皮质的鞋套,以保护它们娇嫩的爪子免受滚烫沙漠沙粒的伤害。 这则故事的要素,足以构成一篇耸人听闻的报纸头条——一个失踪的男人,一片危机四伏的荒漠,一位悲伤的女友,以及一位前来扭转局面的美国“特立独行者”。新闻团队也随即从美国和英国蜂拥而至。

“一旦美国人来了,情况就变得失控了,”本·马丁说。“他们一来,事情就从零直接飙升到了百。

随着对罗伯特·博古基的第二次搜救行动展开,一群媒体直升机在头顶盘旋。

警方内部文件显示,新搜救任务的目标是寻回遗体——专家们当时推断,罗伯特很可能在一周内便因脱水或恶劣环境的暴露而丧生。

然而,在美国人抵达几天后,一系列连锁事件的发生,却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首先,在埃德加山脉附近发现了一堆罗伯特的新物品——一块防水布、他的免疫记录和一本圣经。 截屏2025-07-07 22.04.43.jpg 在搜救数周后,博古基的物品被发现。(ABC档案)

这是搜救队伍首次明确感受到正接近他的踪迹。

第二天,本·马丁与美国搜救队员一同搜寻时,在一处红色高原上发现了一个用浅色岩石拼出的巨大“HELP”字母标志。

他回忆道:“我想,‘我的天,也许我们快找到他了。也许他还活着。’”

“而且还有一支指向北方的箭头,再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告诉我们该去哪里。”

几分钟后,一条断断续续的双向无线电通话传来消息。 罗伯特·博古基(Robert Bogucki)在沙漠中失踪了43天,最终在埃德加山脉(Edgar Ranges)的一处岩石峡谷中被发现,当时他仍有生命迹象。

他形容自己当时骨瘦如柴,神志不清,但仍然活着。

这位奇迹般的生还者,是由九号频道(Channel Nine)的一架新闻直升机发现的,当时该直升机的位置距离美国搜救人员的搜寻区域仅几公里。随后,他被直接送往布鲁姆(Broome),在那里,一群热切的记者捕捉到了他蹒跚走出停机坪的画面。

当地医院的医生发现他的身体状况出奇地好。几个小时后,罗伯特在病床上举行了一场即兴的新闻发布会。

“我无法具体道明原因,但我确实感到满足,因为我实现了最初驱使我出发的那种冲动,无论那是什么。”

奇迹抑或疯狂

二十六年后的今天,罗伯特回顾那一刻,表示从未料到自己一次私人的精神探索竟会引发一场大规模的搜救行动,并引来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他此行的目的是寻求与信仰的连接。罗伯特甘愿在沙漠中死去,以检验上帝是否与他同在,以及是否希望他活下去。

他曾说:“最初的打算只是在沙漠中央找个地方,静坐一周,禁食……并体悟宇宙的奥秘。” 截屏2025-07-07 22.05.05.jpg

获救几小时后,罗伯特在病床上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沙漠中的经历。(ABC档案) 在旅途中,罗伯特回忆道,他曾连续四周滴水未进,两周未进食,这远远超出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也超出了专家的普遍认知。

他分享道:“有那么几次,我因烈日和酷暑而频繁昏迷,按照现代科学的判断,这几乎是濒死的征兆。”

“然而,我却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喜悦。那种感觉并非来自死亡的召唤,反倒像是生命在为我加油鼓劲。”

获救之后,罗伯特和珍妮特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素昧平生者的海量祝福与鼓励。

珍妮特回忆道:“这份善意如同温暖的潮水般涌来……让我的灵魂深处充满了感激之情。”

“罗伯特坚信,他之所以能够幸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陌生人给予他的精神支持。”

然而,他也面临着来自政界人士、警方及媒体评论员的严厉批评,他们认为他的行为是自私且鲁莽的。

搜救行动期间,报纸头条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地充斥着对罗伯特·博古基动机的猜测。

博古基一家捐赠了2.5万美元以承担搜救成本,而罗伯特本人则反复向公众致歉并表达感谢。然而,他的行为无疑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

为了打破纪录而进行极限冒险是一回事,但为了精神上的追求而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置于险境,则是另一回事了。

很大程度上不为人知的是,罗伯特从未打算被报告失踪,也从未想过会被搜寻——当他的自行车被发现并引发搜救行动时,他感到非常震惊。

“我对此感到非常糟糕——我给自己起了个绰号叫‘本年度最愚蠢的人’,”他干巴巴地笑着说。 “我的感受是:我让这么多人出去,却不知道会产生那样的后果。”

重返沙漠

罗伯特·博古基的传奇故事已成为当地民间传说的一部分,但故事的基本细节却被以讹传讹。

罗伯特从未在沙漠中“迷失”——他清楚自己的位置,而且他就是故意前往那里。

而且他并非身处当时媒体经常描绘的那种“不毛之地”。罗伯特曾冒险进入卡拉贾里人、尼扬古马塔人和曼加拉人的古老且世代居住的土地。 二十六年后的今天,罗伯特·博古基与珍妮特重返澳大利亚,向当年参与搜救行动的澳大利亚原住民追踪者表达诚挚的敬意。

当车队在一辆老旧的四驱车里,颠簸着驶过崎岖的土路时,梅里杜·瓦尔比迪无疑是队伍的领头人。

他对这位美国人重返这片土地表达敬意感到高兴,但心中也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 梅里杜深知沙漠吞噬生命的迅疾,以及由此留下的无尽伤痛。

两人都曾徒步穿越大沙沙漠,经历漫长而艰苦的旅程。

一人在寻找活下去的意义,另一人则仅仅是为了生存。 截屏2025-07-07 22.19.56.jpg 当两人盘腿坐在沙漠边缘一棵稀疏的小树下时,梅里杜娓娓道来他过去的经历。

梅里杜·瓦尔比迪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是最后几批在未受殖民影响的沙漠中生活的家庭之一。

沙漠中的生活异常艰辛——唯有对这片土地了如指掌,方能找到赖以生存的水源。

“那是一段极其艰难的生活,”他回忆道。

“我曾与父亲一同踏上漫漫征途——他身材高大,是一位战士,他教会了我狩猎的技艺。”

然而,随着梅里杜步入青春期,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人们都离开了。我们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们所有的大家庭——都消失了,”他说。 一个全新的世界呈现在眼前,一个白人的世界。沙漠中的原住民家庭正纷纷迁往沿海新兴的定居点,他们或是主动融入牧场和城镇的生活,或是被原住民福利机构强制用卡车运走。

沙漠的生活变得愈发孤寂,也因此潜藏着更大的危险。

大约在 Merridoo 十二岁那年,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他最小的弟弟病了。

“他还是个小不点,大概七八岁的样子,” Merridoo 回忆道。

“他喝了脏水,可能是动物饮用过的水。

“我记得他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呼吸艰难。”

小男孩不久后便离开了人世。

“我至今仍记得他躺着的地方……我们不忍心看。那是我一生中最震惊的时刻,” Merridoo 说道。

“我的父母心都碎了。我们不得不将他安放在那里。

决定已下。这个家庭将踏上漫长的向北迁徙之路,奔赴海岸。 几个月后,他们抵达了一个位于北方约400公里的牧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学习新的语言,品尝新的食物,认识新的动物,并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

梅里杜的家人与其他马图人和沙漠家庭团聚了,然而,他们都经历着相似的生离死别。

因此,梅里杜很难理解,为何古迪亚——这位白人——会如此浪漫化沙漠生活,又为何罗伯特·博古基会甘冒生命危险前往那里。

他怀念沙漠那繁星点点的夜晚和无垠的地平线,但他更愿意待在有安全饮用水、充足食物和药品的地方,以便在孩子们生病时能及时获得医治。 “就像我父亲说的那样,没有回头路。这是一次单程旅行,我们永远无法回到过去。”罗伯特听着新朋友们围着篝火的余烬啜饮茶水,对他说。

梅里杜在小路上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试图弥补26年前的某些错误。

熏烟仪式结束后,他示意罗伯特站到他面前。

罗伯特笔直地站着,双手背在身后,低着头。他有些生硬地说:“谢谢你,我的朋友。谢谢你允许我踏足你的领地,让我学到了我需要的东西。”他接着对这位资深的执法官说道:“也谢谢你来找我——你和另外两位追踪者,默文和彼得。”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我祖国的土地上学到的知识,我会尽我所能地运用它们。”

短暂的沉默后,梅里杜(Merridoo)招呼罗伯特(Robert)上前,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

“谢谢我的朋友。感谢你回来并表达敬意,”罗伯特说道。

“你随时都受到热烈欢迎。”


在沙漠中度过几天后,罗伯特和珍妮特将返回他们位于阿拉斯加中部偏远地区的木屋。

很难想象有什么地方比澳大利亚北部西澳大利亚州炎热、干旱的内陆地区差异更大——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微妙的相似之处。

这两个地方都吸引着那些渴望逃离人群、摆脱规章制度以及现代社会令人窒息的期望的人。

它们都是艰苦的生存环境,只有那些真正致力于与世隔绝的人才能在此驻足。

罗伯特和珍妮特夫妇的林地,距离另一位年轻白人独自踏上荒野探险之旅的地方不远。

克里斯托弗·麦坎德利斯(Christopher McCandless)那场惊心动魄的旅程,被收录在《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一书中,同样引发了人们对生存与孤独的深刻思考。

为何有些人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追寻精神上的启蒙?这种行为究竟是自私,抑或是某种启示的召唤?

罗伯特对此显得相当豁达。他说,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面临属于自己的独特挑战,而最终,每个人都必须独自面对死亡。他恰巧在33岁那年,在万众瞩目之下,经历了这一切。

如今已是59岁的他,当年驱使他步入沙漠的种种疑问,至今仍未完全解开。 此刻,他心满意足,与那些曾经在漫长的岁月里追踪他在沙地上足迹的男人们相聚。罗伯特与梅里杜和尤尔帕里贾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于彼得·尼亚帕鲁·本巴和默文·南巴加迪而言,这是自1999年参与搜救行动以来首次与罗伯特重逢。珍妮特至今仍对当年那些伸出援手、搜寻罗伯特的人们的慷慨表示由衷的感激。

“很奇怪,我很难向人们解释我在沙漠中的经历,”他回忆道。

“但这些人立刻就明白了。这片土地充满灵性,我非常感激自己得到了庇护,得以安然无恙。

“还有未竟之事。感觉像是圆满了,但也建立了一种新的联系。这就像一个全新的开始。”

来源:TrueReddit 原文地址:https://www.abc.net.au/news/2025-07-06/robert-bogucki-nowhere-man-on-his-43-days-in-the-desert/105234668

分享这篇文章

评论 (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文章摘要

1999年,美国人罗伯特·博古基(Robert Bogucki)故意独自进入澳大利亚大沙沙漠,引发了国际搜救行动和公众的强烈批评。他在沙漠中独自生存了六周后被发现,被称为“沙漠奇迹”。事隔二十多年,博古基重返澳大利亚北部,与当年参与搜救的当地长老和警官重聚,试图解开他当年为何进入沙漠以及从中学习到的东西。文章回顾了搜救过程的艰辛,包括发现博古基的自行车、追踪足迹以及当地追踪者的担忧。搜救行动因成本和危险性最终被叫停,博古基的家人也一度以为他已遇难。随后,博古基的家人雇佣了一支由“加里森·圣克莱尔”领导的美国搜救队,这支队伍的到来给当地搜救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