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科技大学(NUDT)研发了一款蚊子大小的无人机,专为执行秘密军事任务而设计。目前具体细节尚未公开,但其研发方向可能聚焦于复杂或敏感环境中的监视与侦察任务。
该无人机的核心优势在于体积小巧,使其具备较强的隐蔽性和伪装能力。其配备两片类似树叶的翅膀,据称能够模仿昆虫翅膀的拍打方式,实现灵活的飞行。
“我手里拿着一个类似蚊子的机器人。这种微型仿生机器人非常适合在战场上执行信息侦察和特殊任务,”国防科技大学的学生梁赫湘在向央视展示无人机时表示。
该无人机还配备了三条细如发丝的“腿”,可用于停驻或降落。这类微型无人机有望应用于城市作战、搜索与救援以及电子监视等领域。
蚊子大小无人机的崛起
它也可能是执行侦察和秘密特殊任务的关键工具。为确保其正常运作,该无人机集成了先进的电源系统、控制电子设备和传感器,所有部件均被巧妙地封装在极其微小的机身之中。
这些无人机可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运行,使其在秘密行动、情报搜集或战术侦察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然而,由于其体积小巧,其设计与制造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这一尺度上进行工程设计颇具挑战性,尤其是在电池、通信和传感器等关键部件需要实现微型化的同时,仍需保持其原有功能。其研发也可能预示着一个更广泛的技术趋势。例如,美国、挪威等国正积极投资微型无人机,用于军事及非军事领域。
挪威的“Black Hornet”便是典型案例。这款手掌大小的设备已被多支西方军队采用,主要用于近距离侦察。最新版本“Black Hornet 4”具备更强的耐用性和续航能力。
由Teledyne FLIR Defence研发的这款无人机荣获2025年美国国防部“蓝无人机更新”(Blue UAS Refresh)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优秀的无人驾驶航空系统。该型号在电池续航能力、恶劣天气适应性以及通信距离等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有效解决了微型无人机研发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难题。
军队以外的应用
哈佛大学此前也展示了其RoboBee微型无人飞行器。该无人机同样采用扑翼式“翅膀”进行驱动,具备飞行、降落,甚至从水中过渡至空中的能力。
2021年,美国空军确认正在推进微型无人机的开发工作。然而,截至目前尚未有关于技术完成或实际部署的进一步消息。
除了军事领域,这类微型无人机在其他行业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在医学领域,类似技术正在被探索用于手术、药物输送、诊断及医学影像等方面。
它还可应用于环境监测等领域,未来微型无人机有望用于污染追踪、作物监测或灾难应急响应。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类微型无人机标志着军事微型机器人技术的重要突破,体现了中国等国家在下一代监视工具领域的快速发展。
它也凸显出一场全球性的技术竞赛,小型、智能且隐蔽的机器人或将重塑士兵与科学家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人体内部。
来源:technology 原文地址:https://www.yahoo.com/news/chinese-military-unveils-mosquito-sized-132413629.html
评论 (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